在很多法国人的印象里千里马配资,狂犬病就像黑白电影里的恐怖情节:咬人的疯狗、口吐白沫的可怜人、然后不治而终。
可谁能想到,2025年秋天,在南法佩皮尼昂的医院里,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却因为狂犬病去世了。
要知道,这是一种在法国几乎消失的病,却突然闯进现实。
消息一出,大家都傻眼了:这不是早就“绝迹”了吗?法国上一次有本土病例,还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事情。没想到,这个故事突然翻新了。
9月18日,这名患者因为身体不适被送进了佩皮尼昂的医院。当时医生们发现他症状不对劲:焦躁、吞咽困难,还出现了典型的“怕水”反应。
短短一周后,他不幸离世。诊断结果确认——狂犬病。
他的病例让人摸不着头脑:他究竟在哪里被感染的?
最可能的推测是——他曾经去过北非马格里布。医生们说,他“极有可能是在那被一只狗咬伤”,只是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。毕竟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一年,甚至更久。
换句话说,他身上带着“定时炸弹”,直到发作的那一刻,才显露出来。而一旦出现症状,几乎就没救了。
先说个让人头皮发麻的结论:狂犬病一旦发作,几乎100%致死。
它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动物传播,尤其是狗。简单来说:
被感染的狗咬你一口,它的唾液里的病毒就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你的神经系统。当然,也可能只是抓伤,或者动物舔了你破损的皮肤,都可能被传染。
然后病毒会沿着神经,慢慢“潜伏”在你体内,潜伏期短则几周,长则一年多。等到它发动攻击时,病人就会进入地狱模式:
早期症状像感冒一样,发烧、头痛、疲倦;到了中期,会出现情绪紊乱,焦虑、失眠、幻觉;晚期时则会抽搐、瘫痪、怕水、怕风千里马配资,最后昏迷,死亡。
这也是为什么医学教科书把它列为“几乎必死”的疾病之一。
这名男子在入院时,就已经表现出“水恐惧”——这是一种极具标志性的症状。
想象一下,你口渴得要命,却因为一喝水喉咙就会剧烈痉挛、痛到抽搐,结果只能越来越渴,越来越痛苦。
医生说,这是狂犬病最经典、也是最残酷的表现之一。患者甚至会因为看到水、听到水声,就触发痉挛。
看到这个新闻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法国不是早就没有狂犬病了吗?
确实,自从实行严格的动物疫苗接种和检疫,法国已经把狂犬病基本“清零”。
但问题是:世界其他地方,尤其是亚洲和非洲,狂犬病依然肆虐。
每年全球大约有59,000人死于狂犬病,大多数在印度和非洲国家。而法国每两三年都会出现一例“输入性病例”。也就是说病人出国旅行时被动物感染,回国后才发病。这次佩皮尼昂男子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。
简单说:法国的狗没事,但外国的狗,不能随便摸。
至于能不能救活,残酷的现实是:一旦出现症状,就几乎没救。
但是!如果在被咬伤后立刻处理,就能避免悲剧。
首先,要用用清水和肥皂反复冲洗伤口,越彻底越好;
其次,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;
最重要的是马上打疫苗,狂犬病疫苗 +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(针对重度暴露)。
这一整套措施叫做“暴露后预防(PEP)”,如果及时进行,几乎能百分之百避免发病。
问题是,很多人当时没当回事,或者嫌麻烦,结果错过了最佳时机。就像这位不幸的男子,等到出现“怕水”的时候,一切都太晚了。
其实,法国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防守这道关:
2023年,兰斯一名女子被北非的一只猫咬伤,几周后在医院去世;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,法国只有二十多个病例,大多都是“境外输入”。
这次佩皮尼昂的案例,虽然罕见,但再次提醒:狂犬病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,只是暂时远离了我们的日常。
它就像一个被遗忘的杀手,隐藏在旅行途中一只流浪狗的牙齿里,潜伏在某个看似无害的抓痕里,然后在数月后,以最残酷的方式出现。
它没有解药,却有预防。它几乎必死,却完全可以避免。它听上去古老,却依然在现代社会制造悲剧。
狂犬病,从未真正消失。
Ref:
https://www.leparisien.fr/societe/sante/un-mort-de-la-rage-mais-comment-est-ce-encore-possible-en-france-01-10-2025-GLO3B3L3VJDLNK2O7SMCMBMQO4.php
文|闪电
点「赞」「在看」为我们打call ▽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